close
內容來自sina新聞cn
十三五規劃需解決三個問題
“十三五”規劃三個問句
今年是“規劃年”,既是“十二五”收官,亦是“十三五”籌劃。
當下的宏觀經濟情況並不樂觀,“一帶一路”、京津冀一體化、長江經濟帶和萬眾創新、大眾創業等國傢戰略必須成為新增長極,如何在“十三五”規劃中對此加以充分謀劃、有效佈局,且如何增強規劃在下一個五年中的可執行性,均是棘手問題。
總體上,“十三五”規劃將面對三個問句:一是如何說清“走出去”的錢從哪兒來,國內需求和“走出去”資金如何平衡利用?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對投資忌諱莫深的態度,科學理順投資與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關系?三是如何確定“十三五”期間的GDP增速目標,做到穩增長與調結構並重?
三個問句回答好瞭,下一個五年或許會走得更穩、更紮實。
“走出去”的錢從哪來
“十三五”區中古車貸利率最低別於“十二五”的重點之一,就在於國傢對企業和資本“走出去”的態度、方式的改變。
早年,我國強調韜光養晦,經濟活動與境外國傢之間存有一層“防火墻”,即便提倡過“走出去”和“引進來”,但始終與外界存在隔絕。期間,我國走過一段漫長的“引進來”歲月,並在20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時期,開始嘗試抵禦“引進來”可能帶來的全球經濟沖擊。
如今,我國經濟進入“新常態”,必須思索“走出去”尋找新增長極這一新課題。我們面臨的問題將不再是抵禦沖擊,而是如何“走出去”影響世界,展現大國風范,扛起大國責任。
這其中,資金問題可謂主要難點——“走出去”的錢從哪來?
去年北京APEC會議召開至今,我國在全球合作以及亞投行、金磚銀行、絲路基金等一系列國傢戰略中“許諾”出瞭上千億美元的資金安排。但事實上,我國境內大到新型城鎮化、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傢戰略,小到農民工子女教育、醫療改革等民生工程,都對資金充滿瞭渴望。由此,“十三五”規劃該如何平衡好資金的內外需求?
最熱的答案,莫過於動用我國現有的近4萬億元外匯儲備,強化其多元化投資。
因此,註冊資本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,就由外匯儲備、中投公司和進出口銀行、國開行共同出資,其首期100億美元資本金中,外儲投入65億美元,為最大出資方。同樣,亞投行和金磚國傢開發銀行,其中國出資部分也基本由外儲“扛大旗”。
需要指出的是,2007年中投公司以外儲註資成立時,其2000億美元註冊資本是通過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,向央行[微博]購買等值外匯來分期註入的,而非憑空派生貨幣。
但現今各種戰略性資金安排或很少依照上述規矩,絲路基金、亞投行和金磚銀行等均有外匯儲備直接註資。
毋庸置疑,“走出去”意在提升綜合國力、尋找經濟新增長極,但目前國內還存在著產業結構調整、扶貧攻堅、新型城鎮化、醫療和教育改革等諸多民生問題,應當將有限的資金合理分配、綜合考量。
當下,建議多以財政資金為種子來引導民間資本、商業資本進入,避免顧此失彼。
再看投資的重要性
“十三五”規劃涉及的另一個重要問題,是應該重新審視投資的作用。
我國經濟進入“新常態”,要實現多目標發展和“走出去”的夙願,還需要提振決心和信心,在“十三五”規劃中對多目標發展進行很好的梳理,使其成為有效的奮鬥方向,而非空談。
這其中,核心目標還在於穩增長,尤其五年規劃這一中長期指導意見,更應強調增長、強調供給。
近兩年來,一部分人對投資一詞避而不談,“恐投癥”蔓延,轉而寄希望於以消費來提升內需,忽略瞭投資在中短期穩增長的決定性作用。實際上,缺乏投資,消費是無源之水,隻能維持經濟發展現狀。經濟要增長,依賴於能否實現和促進必要的投資。
例如,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就非常重要,既需要政府的組織和規劃,也需要通過PPP等形式來加大民資參與;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民生建設亦非常關鍵,需要更多的市場化規則,在政府給予扶持基金等方面,更多交由市場來選擇,一改過去“政府決定贏傢”的做法。
再例如,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亦需要進一步投資,且規模不可小覷。
改革開放初期,為降低工業化的實現成本,我國走過一段大力發展鄉鎮企業、“五小企業”的歷程,上馬瞭一大批浪費資源、技術落後、質量低劣、污染嚴重的小煤礦、小煉油、小水泥和小火電企業,隔斷瞭城鎮化與工業化原本相輔相成的關系,造成瞭兩者長期不配套的特殊國情。
這使得作為現代工業化、信息化基礎的新型城鎮化,推進難度驟升、“補課”成本攀高,大量民生投資亟待落實。
因而“十三五”規劃中,既需要重新審視投資的作用,還需要解決投多少、誰來投、投向哪裡等關鍵問題。投多少,關乎宏觀結構調整;誰來投,要捋順政府與民間投資在不同領域的輕重占比;投向哪,則是既要契合國傢對外戰略又要顧及民生工程的平衡藝術。
GDP增速的困惑
“十三五”規劃中,GDP增速目標如何確定也是難題之一。
今年2月,國傢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曾對外表示,從實現“十八大”提出的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“兩個翻番”的要求來看,如果2015年GDP增速能夠實現7%,則“十三五”期間的年均增速必須達到6.56%左右。
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GDP總值140667億元,同比增長7.0%,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.4個百分點,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新低。多數估算認為,“十三五”期間GDP增速或在6.5%底線之上,但超過7%的概率不大。
事實上,“十三五”規劃應如何制定下一個五年的GDP增速目標,既是提振國傢實力和國民信心的關鍵,同時關系到2020年能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。新常態下,五年規劃不能再按照既有方法來制定,需要探索和改革,要對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保持平常心狀態,而非拿出早年目標來硬性框定當下的發展。
(本文由本刊記者聶歐、實習生石璐采訪整理)
新聞來源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china/hgjj/20150724/095922781441.shtml2016房貸利率比較表@房屋貸款代辦技巧經驗談
十三五規劃需解決三個問題
“十三五”規劃三個問句
今年是“規劃年”,既是“十二五”收官,亦是“十三五”籌劃。
當下的宏觀經濟情況並不樂觀,“一帶一路”、京津冀一體化、長江經濟帶和萬眾創新、大眾創業等國傢戰略必須成為新增長極,如何在“十三五”規劃中對此加以充分謀劃、有效佈局,且如何增強規劃在下一個五年中的可執行性,均是棘手問題。
總體上,“十三五”規劃將面對三個問句:一是如何說清“走出去”的錢從哪兒來,國內需求和“走出去”資金如何平衡利用?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對投資忌諱莫深的態度,科學理順投資與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關系?三是如何確定“十三五”期間的GDP增速目標,做到穩增長與調結構並重?
三個問句回答好瞭,下一個五年或許會走得更穩、更紮實。
“走出去”的錢從哪來
“十三五”區中古車貸利率最低別於“十二五”的重點之一,就在於國傢對企業和資本“走出去”的態度、方式的改變。
早年,我國強調韜光養晦,經濟活動與境外國傢之間存有一層“防火墻”,即便提倡過“走出去”和“引進來”,但始終與外界存在隔絕。期間,我國走過一段漫長的“引進來”歲月,並在20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時期,開始嘗試抵禦“引進來”可能帶來的全球經濟沖擊。
如今,我國經濟進入“新常態”,必須思索“走出去”尋找新增長極這一新課題。我們面臨的問題將不再是抵禦沖擊,而是如何“走出去”影響世界,展現大國風范,扛起大國責任。
這其中,資金問題可謂主要難點——“走出去”的錢從哪來?
去年北京APEC會議召開至今,我國在全球合作以及亞投行、金磚銀行、絲路基金等一系列國傢戰略中“許諾”出瞭上千億美元的資金安排。但事實上,我國境內大到新型城鎮化、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傢戰略,小到農民工子女教育、醫療改革等民生工程,都對資金充滿瞭渴望。由此,“十三五”規劃該如何平衡好資金的內外需求?
最熱的答案,莫過於動用我國現有的近4萬億元外匯儲備,強化其多元化投資。
因此,註冊資本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,就由外匯儲備、中投公司和進出口銀行、國開行共同出資,其首期100億美元資本金中,外儲投入65億美元,為最大出資方。同樣,亞投行和金磚國傢開發銀行,其中國出資部分也基本由外儲“扛大旗”。
需要指出的是,2007年中投公司以外儲註資成立時,其2000億美元註冊資本是通過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,向央行[微博]購買等值外匯來分期註入的,而非憑空派生貨幣。
但現今各種戰略性資金安排或很少依照上述規矩,絲路基金、亞投行和金磚銀行等均有外匯儲備直接註資。
毋庸置疑,“走出去”意在提升綜合國力、尋找經濟新增長極,但目前國內還存在著產業結構調整、扶貧攻堅、新型城鎮化、醫療和教育改革等諸多民生問題,應當將有限的資金合理分配、綜合考量。
當下,建議多以財政資金為種子來引導民間資本、商業資本進入,避免顧此失彼。
再看投資的重要性
“十三五”規劃涉及的另一個重要問題,是應該重新審視投資的作用。
我國經濟進入“新常態”,要實現多目標發展和“走出去”的夙願,還需要提振決心和信心,在“十三五”規劃中對多目標發展進行很好的梳理,使其成為有效的奮鬥方向,而非空談。
這其中,核心目標還在於穩增長,尤其五年規劃這一中長期指導意見,更應強調增長、強調供給。
近兩年來,一部分人對投資一詞避而不談,“恐投癥”蔓延,轉而寄希望於以消費來提升內需,忽略瞭投資在中短期穩增長的決定性作用。實際上,缺乏投資,消費是無源之水,隻能維持經濟發展現狀。經濟要增長,依賴於能否實現和促進必要的投資。
例如,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就非常重要,既需要政府的組織和規劃,也需要通過PPP等形式來加大民資參與;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民生建設亦非常關鍵,需要更多的市場化規則,在政府給予扶持基金等方面,更多交由市場來選擇,一改過去“政府決定贏傢”的做法。
再例如,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亦需要進一步投資,且規模不可小覷。
改革開放初期,為降低工業化的實現成本,我國走過一段大力發展鄉鎮企業、“五小企業”的歷程,上馬瞭一大批浪費資源、技術落後、質量低劣、污染嚴重的小煤礦、小煉油、小水泥和小火電企業,隔斷瞭城鎮化與工業化原本相輔相成的關系,造成瞭兩者長期不配套的特殊國情。
這使得作為現代工業化、信息化基礎的新型城鎮化,推進難度驟升、“補課”成本攀高,大量民生投資亟待落實。
因而“十三五”規劃中,既需要重新審視投資的作用,還需要解決投多少、誰來投、投向哪裡等關鍵問題。投多少,關乎宏觀結構調整;誰來投,要捋順政府與民間投資在不同領域的輕重占比;投向哪,則是既要契合國傢對外戰略又要顧及民生工程的平衡藝術。
GDP增速的困惑
“十三五”規劃中,GDP增速目標如何確定也是難題之一。
今年2月,國傢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曾對外表示,從實現“十八大”提出的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“兩個翻番”的要求來看,如果2015年GDP增速能夠實現7%,則“十三五”期間的年均增速必須達到6.56%左右。
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GDP總值140667億元,同比增長7.0%,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.4個百分點,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新低。多數估算認為,“十三五”期間GDP增速或在6.5%底線之上,但超過7%的概率不大。
事實上,“十三五”規劃應如何制定下一個五年的GDP增速目標,既是提振國傢實力和國民信心的關鍵,同時關系到2020年能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。新常態下,五年規劃不能再按照既有方法來制定,需要探索和改革,要對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保持平常心狀態,而非拿出早年目標來硬性框定當下的發展。
(本文由本刊記者聶歐、實習生石璐采訪整理)
新聞來源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china/hgjj/20150724/095922781441.shtml2016房貸利率比較表@房屋貸款代辦技巧經驗談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